為什麼會走到無話可聊這一步?感情中的「交流昏迷症」
 
  • 作者 : 時報出版
  •  
  • 圖片來源 : shutterstock

我們總是渴望和心愛的人能親密無間,無話不聊,但大部分時候卻事與願違。我們明明還愛著,很想靠近,很想暢聊,卻發現彼此相對無言,只剩悲從中來的無奈。當兩個人聊不起來,彼此之間沒有應答和回饋時,就好像手中抓了一團空氣,慢慢地,你開始懷疑這段感情是否真實地存在。

很多學員不止一次地問我:「玲瓏姐,為什麼我跟男友之間越來越沉默?」

「我要怎樣做才能和男友有聊不完的話題?」

「為什麼我丈夫跟別人聊得很開心,跟我卻無話可說?」

學員的這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,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現象。

西方國家曾進行過一項關於兩千名已婚人士的婚姻交流狀態的調查。調查結果顯示,雖然很多夫妻每天都會見面,但他們之間的交流卻變得越來越少。

除去一起入睡的時間,四分之一的夫妻每天交談時間不到十分鐘;四%的調查對象因為工作太忙,完全忽視伴侶;二五%的人已經記不清上一次與愛人溫馨地共進晚餐是什麼時候;還有三分之二的調查對象表示,相比於與伴侶在家共同做飯、吃飯,他們更享受用這些時間獨自上社交網站。

這樣的情況也同樣出現在臺灣、日本、韓國等亞洲國家,調查發現,中年夫妻之間的溝通正變得越來越少,尤其是三十歲~四十歲的夫妻,超過五○%沒有太多的家庭內部交流。

這樣的資料不禁讓人感歎,「愛,終究難敵平淡的流年。」有人給這種在婚姻中無話可說的令人窒息的情況取了一個新名字,叫「交流昏迷症」,指的是夫妻雙方在家庭中嚴重缺少交流的情況。目前已經有很多婚戀專家將「無話可說」診斷為親密關係的「第一殺手」。

怎麼走到無話可聊這一步?

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你們無話可說?我將親密關係中的無話可聊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:

一是「迥異難聊」型。

性格上的不同、知識層次的差異,以及家庭文化、人生閱歷、興趣愛好、思維模式、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差距,為你們的交流蒙上一層陰影,你可能以為愛情能彌合這一切,但聊天這種事,真的不是你想聊就能聊起來的。

尤其是日復一日的相對無言和尷尬冷場,會讓兩顆心的距離越來越遠,一肚子話不知道該從何說起。

二是「忙而少聊」型。

很多人雖然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但在與家人的相處中,完全是一副冷漠的態度。最關鍵的是,在得知自己忽略了家庭溝通這個事實時,他們會著急地為自己辯解,「我太忙了」、「忙著見客戶」、「忙著接孩子」、「忙著做方案」、「忙著為夢想而奔波」、「我所做的就是想要讓家庭更幸福」。

然而,當他們忙著讓家庭更幸福時,卻忘了思考一個幸福健康的家庭要靠什麼來建立。

三是「傷而不聊」型。

很多伴侶在發生爭執後,彼此懶得解釋,選擇用冷戰來抗議,從而導致矛盾越來越深,誇張的甚至可以很久都不跟對方講一句話。

我有個朋友,曾因孩子教育的問題跟丈夫吵架,兩個人一個月沒說話,後來好不容易交流了,卻是兩個人拿著手機在房間用Line來吵架。

四是「無趣苦聊」型。

在生活中,你不善於表達自己,在朋友圈子裡,你經常扮演的就是話題終結者的角色,哪怕是閨密都能被你聊得「藍瘦」、「香菇」。

你的思維總是跳躍性很強,讓他有些無所適從,跟不上你的節奏。有時你始終占據著主動權,他多次想打斷你都沒有機會,根本插不進來話,等你停下的時候,他卻又思路全無、無話可說。

又或是當生活中的壓力如排山倒海般襲來之時,慌亂又焦躁的你很難做到靜心傾聽。尤其是累了一天後,回到家就只想安靜地躺著,即便此時愛人滿腹牢騷地尋求安慰,你會表現得少言寡語或冷淡麻木,對對方的傾訴、講述、絮叨充耳不聞,置之不理。

良好溝通的三步驟

到底該怎麼樣做,才能治癒「交流昏迷症」呢?我給大家三個建議,希望能挽救你們的聊天,讓你們的良好溝通從現在開始。
 

首先,聊他所愛,學會傾聽。發現和挖掘兩個人的共同點尤為重要。如果對方喜歡歷史、軍事、戰爭,你不妨讀讀並不枯燥的《明朝那些事情》,耐著性子看看真實動人的《我的團長我的團》,緊張刺激的《戰狼II》,長知識的同時,也能找到更好的話題點。

如果他熱愛足球、美食,或是遊戲、音樂,你可以對照這些愛好,去學習、去瞭解,自然不愁聊不起來、聊不歡暢;你還可以稍微花點心思,去關注他的行業,他聊起工作來你也能略知一二,說不定還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出謀劃策。

除了會聊,還要會聽。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(Democritus)有句名言:「只願說而不願聽,是貪婪的一種形式。」在親密關係中亦是如此。學會通過傾聽愛人的言語,去瞭解他的工作狀況,察覺他的情緒變化,嘗試著幫他分擔一些壓力。學會識別情緒,學會接納情緒,學會有技巧地跟他溝通,你們之間的聊天才能更愉快地進行下去。

其次,多些陪伴,共同成長。終成眷屬不是人生的終點,更不是愛情的終點。感情最好的狀態就是長相廝守的陪伴,見證彼此的成長。

忙碌又浮躁的我們在生活的壓力下和歲月的打磨中,一點點被溫水煮成半熟的青蛙,早已忘記或是失去了呵護愛情、陪伴愛人、滋養愛心的動力。

有人說:「幸福之人並非擁有一切,只是盡力享受生活的賜予。」生命既然讓我們相識相知相愛,我們就應該珍惜這寶貴的饋贈。

拒絕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冷戰,冷暴力只會讓局面進一步惡化,要堅信可以用溫暖之情去融化寒冷之心;消除「各自為戰」、「互不摻和」的隔閡和界限,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友好互動才能樂在其中。

閨密蕊蕊和丈夫下班回家時,明明可以乘坐地鐵或公車直接到家門口,可他們卻總會提前兩站下車,一起步行或騎單車,一路歡聲笑語聊到家。

 

蕊蕊笑著說,生活每天都如同「大爆炸」,所以要見縫插針地給自己的愛情留點時間和空間,像他們這樣健身、環保又和諧,何樂而不為?找點空閒,抽點時間,多一些簡單又純真的陪伴,讓彼此參與對方的成長。

最後,放下手機,專注於彼此。一項覆蓋了一萬三千名成年人的國際調查顯示,四○%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伴侶對移動設備的關注比對他們的關注更多。不可否認,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。對很多人而言,戀人一日不見不一定如隔三秋,手機一日不帶絕對是各種抓狂。

現實生活中,手機等各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占據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。也有很多情侶和夫妻曾因對方專注於手機、忽略自己而發生爭吵。

我的一位朋友為了改變這種現狀,甚至與丈夫「約法三章」,吃飯、上廁所、走路時不看手機,在一起的時候更多地把關注點放在彼此的身上,堅持一陣子後,兩人溝通的熱度有所恢復。

還有情侶和夫妻習慣於Line、簡訊溝通,但面對面溝通少之又少。殊不知,發送的文字資訊聽不出語氣,隔空的對話看不到表情。

很多時候,聊著聊著就一言不合、惡語相向了。研究表明人類溝通由九三%的肢體語言、副語言和僅占七%的語言溝通組成。而心理學家通過對人類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的研究發現,面對面溝通的效果遠遠好於其他形式的溝通。

由此可見,即使再忙、再累、再不想開口,你也最好能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情,擠出時間與愛人面對面溝通,哪怕說點工作瑣事、新聞軼事,或是家長裡短、浪漫情話。這樣,溝通的溫熱度和舒適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步上升,更融洽的親密關係也指日可待。

本文節錄自 《 掰掰戀愛腦 》 ,由 時報出版 出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房仲小公主謝時純 的頭像
    房仲小公主謝時純

    *房仲小公主*永慶新竹年度千萬經紀人=謝時純 幫您幸福成家

    房仲小公主謝時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